高职论坛  
 
  高职论坛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略

更新时间:2022-09-12 10:25:47  文 章作者:汪 斌  文章来源:教育与职业  点击次数:

 

要:文章从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出发,认为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终点,体制机制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由此,提出了推动职业教育类型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实施方略,以期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略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统明确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科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类型定位是谋划现代职业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终点,而夯实类型办学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

 一、教育类型定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职业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2013年至今,职业教育在跨界融合中类型属性更加鲜明。一方面是逐步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政策层面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以制度形式系统回答了如何构建这一问题,发布《伟德国际1916备用网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经过多年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形成了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框架,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为鲜明,办学规模快速发展,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因此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明确提出当前我国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体系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通过夯实类型特色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应始终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长期面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目标,形成并不断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这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在跨界融合中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实现了从层次到类型的跨越,这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最为特色的要素,更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

 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终点

 (一)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自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战略以来,职业院校便将技能型社会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在国家层面上明确了建设目标,到2025年我国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更加鲜明,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石伟平认为,技能型社会就是增加技能形成的多元化路径,推动劳动者从初级劳动市场进入次级劳动市场,让每位劳动者都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接受劳动及工匠精神的熏陶。而职业院校要明确定位,把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推动办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国家战略中,不断找准定位,创新多元化发展路径,构建面向不同群体、服务不同产业及产业链条的职教体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关心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为实现2035年我国完成技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更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在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还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技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深化内涵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新使命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指导思想和发展要义,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而职业教育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使命担当,在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担当历史使命,有效支撑了当时工业体系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服务发展使命更加明确,为支撑国家战略发展,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并助力走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技能型社会建设战略。技能型社会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社会样态,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构建技能型社会需要职业教育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因此,职业教育新时代使命更为显著。当前我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始终坚持“国家—社会—人人”三维空间,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环境,让技术技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

 三、体制机制创新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

 逻辑中介是联结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的中间环节,是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以形成系统理论而确定的,即逻辑范畴体系中的逻辑中项,也叫中介范畴。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夯实类型特色、完善办学体制、创新办学机制、深化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一)推动职业教育类型改革

 1. 树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教育理念。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不一样的实践改革。理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中介。当前职业教育办学基本要素还没有完全与我国经济社会及教育现状契合,还存在特色不够鲜明、框架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因此《方案》在明确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之后,国家先后实施“双高计划”项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和专业学位申报设置标准等,通过系列项目引领,打造类型特征,呈现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样态。因此,职业院校在承担“双高”计划、提质培优“56个重点项目”以及申请设置职教本科学校和专业过程中,科学树立类型教育特征,全面施工,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 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职业教育本科及硕士学位,不同教育层次构成了一种职业教育类型。因此,国家在顶层设计上通过制度层面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计划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本科招生规模,将超过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中职教育吸引力不高,本科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还留有较深的学历教育痕迹等。

 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笔者认为,首先,要跳出当前的教育体系,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改革。比如,将现有的义务教育普及至高中阶段,在高中阶段增设职业技能课,或增加高中职业技能特长生,取消中等职业教育,这样避免过早分流而引起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其次,要逐年增加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和本科专业,力争“十四五”末取消专科职业学校,保留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比如,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完成本科职业教育学分颁发本科毕业证书,仅完成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学分就颁发专科毕业证书,这样形成能上能下的学历机制,通过学分制贯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建议推行“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并行制度,职业院校招生采用“文化+技能”的形式,代替现行高考,且职业院校招生学生不再从高考中录取,从而实现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贯通衔接,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 顶层设计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不仅切实推进纵向贯通,更需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不同学段的普通教育相互渗透融通不够,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职业启蒙和劳动技能课程不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分还不能互认、与继续教育还未能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国家人社和教育部门分别认定的技能证书还存在不能互通等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要受到社会重视,不断增强吸引力,在顶层设计上需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首先,由国家统编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技能教育教材,在中小学阶段开设;在高中阶段举办不同工种的中学生技能大赛,类似学科竞赛,使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伴随孩子成长,实现知识和技能渗透融通。其次,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国家顶层设计“学分银行”制度,在高等职业院校完成学分可以申请普通高等教育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也可积累到一定学分去申请学术或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学分融通,实现合理流动。再次,顶层设计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无论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是教育部推动的“1+X”证书,要实行统一标准、水平相当、价值相等;并由国家委托开发鉴定,可由不同单位实施,从而实现技能证书融合互通。最后,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只有做到融通,才能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只有当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果能给他们带来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同等的社会效益时,社会才能认可职业教育的类型发展。